府谷二人台的历史渊源
府谷二人台普及于府谷县城乡,后并流传于榆林市各县,因属民间小唱艺术,史志文字无考。据府谷籍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二人台艺术家丁喜才先生提供资料,府谷二人台大约于大清同治年间(1862)尚已形成艺人班子,但没有二人台这种称谓,来源于民歌对唱,清唱坐唱,所以时称打坐腔,又与过年节闹社火相伴也称为“唱秧歌”或叫“打玩艺”。
府谷二人台根植于本土,伴随着本土民众的生活、生产、政治、经济文化而生存发展。清末民初战火连年,民不聊生。河东山西以及本土百姓为逃避战乱,出口外(长城外)走蒙地谋生。途中民间艺人结伴成班沿途卖唱。口里口外来往频繁,使府谷二人台与晋蒙民间文化融汇发展。共和国成立后,民间艺术也得以关注,获得新生。1953年府谷县麻镇人丁喜才代表西北地区参加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他自打扬琴自演唱座腔二人台《五哥放羊》《尼姑思凡》一鸣惊人。首次把二人台推向***之后应聘到上海音乐学院专教府谷二人台。从此二人台得以社会重视,得到大的发展。1955年由原县文化馆陈维业、李继爱记谱编印(石印)《陕北二人台》三辑。1957年,麻镇人韩娥女、王秀英参加西安举行的陕西省民间艺人观摩会,演出二人台《连城拜年》、《挂红灯》分别获一、二等jiang。府谷二人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处在兴盛时期,十年“文革”,备受冷落,成沉寂时期。但由县文化馆组织的毛泽东思想业余宣传队依然旧曲新词在农村巡回演出二人台。
1983年,县文化馆组织二十二人的二人台班子,参加地区民间艺术调演获集体jiang,八名演(奏)员同时获jiang。是年,县上决定成立府谷县民间二人台剧团,基本演员18人。1990年成立“府谷县业余歌舞团”,主要演出剧目仍以富有地方特点的二人台为主。
1979—1986年县文化馆编印二人台传统剧目选4辑,1984年又编印二人台器乐曲48首本,1992年搞民间文学集成搜集编印府谷二人台剧目6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