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孔陶笛曲谱,12孔陶笛曲谱大全_流行歌曲

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声音悠远缠绵、如泣如诉,占古乐器“八音”之“土”,它是中国传统乐器——埙。

12月6日,棠湖埙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朴树棠来到工作室,如往常一样制埙。朴树棠是吉林人,钟爱陶艺和国乐。一次偶然,他在宁津接触到埙,并产生了浓厚兴趣。从2007年起,朴树棠便扎根宁津,沉浸于陶埙制作与传承,一晃就是15年。

《12孔陶笛曲谱,12孔陶笛曲谱大全_流行歌曲》

朴树棠。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人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有空腔,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受此启发,“石流星”变成人们把玩的乐器,慢慢演化为埙。

埙迄今已有7000年历史。过去,这种乐器大多由石头和骨头制作而成,后来发展为陶制的。制埙工序有3道:制坯、烧制、调音。“听上去简单,其实不然。”朴树棠笑了笑,“一步失误,满盘皆输。”

制好坯,关键用好泥。陶埙用泥,讲究黏性好且无杂质。为此,朴树棠走遍当地的大小河流,最终“锁定”鬲津河。“鬲津河的河泥黏性强、透气性好,是制作陶埙的上等泥料。”他拿起一块陶泥在石板上反复揉摔,以去除杂质和气泡。

紧接着是拉坯。朴树棠将一块称重好的泥料放上拉坯机,将泥捏成窝头的形状,罩在转盘上。拉坯要防止泥料来回摇摆,同时还要注意壁的薄厚。“这一步关系到整个埙体的定形定音,尤为重要。”他解释,埙壁薄厚要适中,太厚音色会太闷,太薄音色太轻飘。

埙坯晾置到一定硬度后,就进入打孔、初调音阶段。朴树棠打开一个小木箱,里面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工具数十件,多是他亲手制作的。

开孔的位置依手指按放舒适程度而定。朴树棠两手自然将埙托住,用笔芯在需要开孔的地方做下记号。“先钻成小孔,再一点点扩大、一点点校音。孔小了就用小刀挖掉些泥,孔大了就补些泥上去,随时调整。”他说,初调音是将一个坯体变成一件乐器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制埙工序中最费功夫的阶段,要求匠人必须具备一流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水平。经过制埙师严格试吹、调校埙的音准音质后,一枚合格的陶埙就初步形成了。

《12孔陶笛曲谱,12孔陶笛曲谱大全_流行歌曲》

10个陶埙中能出2个演奏级别的已是幸运。

入窑烧制对陶埙的音准也会产生影响。朴树棠介绍,烧制过程需把握好火候与温度,烧制10小时左右、温度要在975℃至1050℃之间。“季节、天气甚至湿度差异,都对制埙有极大的影响。这些细微的差异只有经验十分丰富的制埙人才可控。”朴树棠表示,10个陶埙中能出2个演奏级别的已是幸运。“前些日子做的十几个,唯独裂缝的那个音质最好,属实有些遗憾。”

出窑后的陶埙要再一次精调音准音质,让每一个音准音色更有张力。抛光美化后,一件精美的乐器埙最终完成。

《12孔陶笛曲谱,12孔陶笛曲谱大全_流行歌曲》

制埙要求匠人必须具备一流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水平。

《论语》曾记载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朴树棠对埙的热爱恰是如此。除了在宁津县职业中专担任陶瓷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授,朴树棠还决定,每年拿出至少100天开展公益教学,为弘扬传统文化尽点绵力。宁津县棠湖小学就是他“播撒种子的良田”。

《12孔陶笛曲谱,12孔陶笛曲谱大全_流行歌曲》

朴树棠与学生们。

陶埙是棠湖小学的特色课程。低年级学生学习六孔、十二孔陶笛,为学习陶埙打基础,高年级学生学习陶埙演奏和制作。朴树棠常常将陶制乐器送给孩子们,还帮他们组建了一支古陶乐队。2021年年底,央视“中华礼乐”春晚节目组向棠湖小学抛出橄榄枝,古陶乐队将乐曲《苏武牧羊》搬上大雅之堂。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喜欢上了陶制乐器,弘扬国乐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多年的努力让我看到了传承的希望。埙已有7000年历史,它一定会迎来下一个7000年。”朴树棠目光坚定。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甲 通讯员 张兆坤 李虎

学陶笛需要系统化学习,作为陶笛爱好者,我收集了4套陶笛(12孔和6孔)完整视频自学教程,还有1000首伴奏与1200首曲子简谱,将近36G的资源。只需学7天,即可让从没摸过陶笛的小白吹出完整的歌曲!

陶笛学习资料网盘截图:

 

这些学习资料给真正热爱器乐的朋友,领取方法请点击→“我要学习,按流程自行获取即可。如不会操作,请加我微信gjshuu。资料拿到后,可进入内部微信学习群,还有老师一对一指导,并且学习资料长期更新都在群里通知!

然后来一段陶笛表演,祝早日学会陶笛,享受美好生活!加油!奥利给!!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