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曾经畅销欧洲各国的宝马公司遭遇了成立以来最大危机,由于经营不善,公司新产品接连遇冷,连续数年亏损,周转艰难,与此同时,老对手奔驰却蒸蒸日上,踏着宝马的残躯成为了德国汽车业的龙头老大。
眼看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几个大股东协商之后,拿出了一份重组方案,决定将宝马打包出售,并入奔驰,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止损。但资本家们小看了宝马在中小股东心中的重要地位,他们不能接受拥有辉煌历史的宝马落得被奔驰吞并的下场。
股东大会上,中小股东痛骂大股东是卖司贼,坚决不同意重组方案。
可是愤怒终究不能解决问题,宝马的颓势人尽皆知,如果不赶紧采取措施,破产就在几周之内。一但那天到来,不提股东们的损失,厂里的6500名工人怎么办。
在宝马被禁止生产任何设备的黑暗三年里,是靠着他们维修卡车赚钱才勉强撑过的,现在难道要将他们扫地出门吗?也许并入奔驰,才是大家的最好归宿。
就在这至暗时刻,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在没有任何企业和银行肯提供资金的情况下,他决定冒险投入自己所有资产作为赌注,一举买下宝马控股权。此后,改变经营策略,将目标客户对准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推出系列价格合适、外表美观的新车型,扭转颓势,让这家即将破产的百年车企起死回生。
这一幕堪称德国经济史上的奇迹,而这位妙手回春的商人,叫赫伯特.匡特,他在出手挽救宝马的同时,也让一个隐藏在德国制造业幕后近百年的神秘家族浮出水面。正是这个家族在一战的时候为德皇的军队制作军服;正是这个家族在二战的时候为德军生产武器弹药,还得到了“军工领军人”的帝国称号;大名鼎鼎的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妻子,甚至是从这个家族改嫁出去的。
一、打工仔的逆袭
赫伯特.匡特是匡特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这个家族很少接受外界采访,从不用家族姓氏作为公司与旗下产品名号,将自己的身影深深隐藏在幕后。在赫伯特.匡特倾尽家财取得宝马的控股地位后,人们才猛然意识到这个家族的实力。
然而,无论人们如何探究,都搞不清楚匡特家族究竟拥有多少财富,更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家公司处于他们的控制下,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除了业内人士,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宝马背后还站着这么一尊庞然大物,更不知道这个家族的创始人在最开始只是一个艰难求生的打工仔。
1865年,一位名叫埃米尔.匡特的年轻人走进了德国勃兰登堡的德尔格织布厂,他六岁丧父,全靠母亲一人打小工,将其抚养成人,中学毕业后,不得不停止学业,进厂打工。
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埃米尔脚踏实地,一步步从最底层的学徒成长为公司业务经理,然而影响他命运的并不是勤奋,而是出众的外貌,凭借这一点,他成功俘获了德尔格家的千金的芳心。
那时,德尔格家出现了一场继承人危机,家中没有子女能担此大任。久病缠身的老德尔格也看中了勤奋肯干埃米尔。
就这样,埃米尔与德尔格小姐顺利走进婚姻殿堂,并在老德尔格死后顺利接手家族工厂。但老德尔格没想到是,自己的这个决定非但没能守住德尔格家族的产业,反而是引狼入室。
在接下来数年时间,埃米尔先后拿出3.5万塔勒,收购了除岳父名下之外的所有股份,反客为主,一跃成为了德尔格工厂的最大股东,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匡特家族的创业之路。
作为匡特家族的创始人,埃米尔稳扎稳打,将全部收入都投入到扩大生产中,为工厂购置了德国最为先进的机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压低生产成本,以此来降低价格,扩大市场占有率,并成功拿到了德意志海军的供货权。
但是埃米尔并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他依然保持着极为谨慎的投资理念,拒绝贷款,每一次扩大生产都必须有足够的自身盈利来支持。
1873年,维也纳股市崩盘,一场猛烈的经济衰退随即席卷全德,柏林证券交易所内所有的股票跌至谷底,全国上下弥漫着绝望的气息,随之而来的便是长达22年的大萧条。
银行业、火车业、冶金业,一个接一个行业步入寒冬,德尔格所在的纺织业也出现了巨大危机,一家又一家织布厂因为盲目扩张生产,陆续倒闭,唯有埃米尔凭借着从不贷款的好习惯,掌握大量现金流,足以支撑工厂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但埃米尔想要的不只是生存下去,这场危机对于早有准备的他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危机之中,很多公司急于出手资产,埃米尔趁机用极其低廉的价格先后收购了当地三家实力强大的织布厂,取得了行业垄断地位。
此时,埃米尔正值壮年,他野心勃勃地将目光投向了帝国的中心柏林,并将自己最器重的长子送到那里接受最好的教育,结实政客,找寻机会把家族势力发展到首都。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埃米尔踌躇满志,决定为匡特家族创下更加雄厚的基业时,一份诊断证明交到了他的手中。因为长期过度劳累,他患上了严重的肝胆疾病,必须进行长时间修养,否则性命难保。
在病痛的折磨下,埃米尔不得不放弃他的雄心壮志,将金特从柏林提前召回,让他接手家族产业。
与此同时,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进了20世纪,德国即将进入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一战、二战,帝国的荣誉与毁灭,纳粹的崛起与灭亡,将深刻影响未来数十年的世界走向,在这乱世里,金特又将带领家族走向何方?
二、最卑鄙的投机客
1896年,持续了22年的大萧条终于过去,德意志帝国的经济触底反弹,开启了一次猛烈回升,很快就成为了冠绝欧洲大陆的工业强国。
与埃米尔不同,金特思维跳跃,行事大胆,认为在经济的上行阶段,解决温饱的民众对于纺织品需求势必会上涨,必须迅速扩大企业经营,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此,他果断抛弃了父亲过于保守的经营理念,从银行申请大额贷款,斥资110万马克,收购了一个拥有六个厂区的中等纺织厂,进一步扩充了家族实力,并通过家族联姻,间接控制了整个纺织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公司。
此时,匡特家族已经成为了德国纺织行业的无冕之王,然而,在柏林求学多年的金特,见惯了激荡风云,又岂会止步于此。
1912年,德国的纺织厂厂主们联合成立了利益共同体,以行业协会的模式,合并原材料购买和销售渠道,统一商品价格,变相垄断纺织行业,而这背后的推动者和领头人正是金特。
在这一过程中,金特不仅收获了巨大利益,还建立起巨大威望,隐隐成为了德国纺织行业的话事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于弱者来说,这场战争绝对是噩梦,可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壮大自身的绝佳时机。
6500万人参战的大战,给纺织行业带来大量订单,凭借着一统纺织业的威望,匡特家族成为了帝国军服的主要供应商,产量被迅猛拉大到平时的四倍之多,白花花的银子昼夜不停地流进了他们的口袋。
金特也成为了帝国最富有的商人之一,但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比身边任何一个人都清楚,随着对德宣战国越来越多,战争的天平已然倾斜,德国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对抗整个欧洲,势必走向失败。
可怕的是,德国的统治者们并没有做好战败的准备,他们疯狂发行巨额国债,通过大量贷款来维持巨大消耗,造成了德国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物价在战争时期飙升了三倍。
如果最终获胜还好说,这些贷款将由战败国来偿还,德国自然可以靠战争红利度过危机,然而,德意志帝国最终还是不可避免走向了灭亡。
1918年,德皇宣布停战,随即退位,社会民主党人趁机起势,建立了魏玛共和国。战争结束了,但德国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战后,为了稳定公共秩序,维持社会基本运转,德国政府选择了继续借贷放债,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高达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重了政府的经济负担。
为了偿还这笔贷款,德国政府只能疯狂印钱,导致货币大幅度贬值,物价飞涨。德国民众苦不堪言,将怒火发泄到了外交部官员身上,时任外交部长瓦尔特被当街射杀,德国社会乱成了一锅粥。
民众对于德国政府的信心彻底被摧毁了,海内外投资者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德国马克,一场前所未有的货币危机爆发了。
数月时间,德国的通货膨胀率飙升到了百分之1300,市面上更是出现了4000亿亿马克面值的钞票,一美元甚至可以换1.26万亿马克,比今天的津巴布韦还离谱。
那些在战争期间购买了国债和将钱存进银行的爱国民众,在一夜之间一贫如洗,他们几代人辛苦积累的财富成了几张什么都买不到的废纸。
可匡特家族却属于例外。这场悲剧,对于金特来说,却是掠夺财富的绝佳时机,
在战争结束之前,金特就将手中现金转化为了实物资产,使家族资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不仅如此,他还借助通货膨胀轻易还清了对银行的借款。
紧接着,他将目标转移到了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在当时,有一部分资本家疯狂投身股市抄底,在短短数年时间内购入了数百乃至数千家公司股份,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投资方式确实可以在分散风险同时,谋求最大利益。
但在金特看来,这种方式极为愚蠢,小股东在哪里都没有讲话的权力,他要的不是每年分红,而是控制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巨型公司。
在贪婪与恐惧充斥股市时,金特化身最冷静的狩猎者,睁大眼睛搜寻着最强壮且最好下手的猎物。
很快,德国蓄电池公司进入了金特的视野中。
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不欢迎新的大股东,更不必说这种明显带有掠夺意味的恶性收购,金特十分清楚这一点,他采取了迂回策略,通过自己旗下的众多小公司和代理人,分批小量购入了这家公司的股票,悄无声息将自己的持股扩大到了20%。
不过,这不足以让金特控制这家公司,他还需要更多的股份和支持,为此,他向自己老家的亲戚再次筹款400万马克,并以监事会席位为条件,拉拢了两位大股东,最终得以控制900万马克的股本,强行将公司创始人踢出局,从而掌控了这家公司的一切权力。
这是匡特家族崛起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通过这次并购,他们成功将一家提供了德国80%蓄电池业务,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极大份额的大型垄断企业置于自己的控制下。
几年后,金特再次以同样的方式取得了德国最大的军工垄断企业德意志武器和弹药厂的控制权。这家公司生产的毛瑟枪举世闻名,远销海外,如果不是这次货币危机,匡特家族根本无法染指。
在这一系列收购中,金特尝到了投机的甜头,一家又一家上市公司在他的“偷袭”中倒下了,匡特家族的地位也是如日中天,很快就成为了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
与此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美国股市崩盘拉开序幕,德国再度遭到重创,希特勒趁势崛起,将人民的苦难归咎于一战的失败,发誓要“一雪前耻”,夺回失去的一切,战争阴云再度笼罩欧洲。
德国境内的大富豪们成了希特勒第一个开刀的对象,曾经在德国商界叱刹风云的犹太财团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奢望。
虽然匡特并非犹太家族,但他们掌控的财富仍然引来了纳粹的觊觎,金特随后被捕入狱,不知生死,匡特家族的前路又在何方?
三、低调背后的罪恶
2022年,匡特家族当代话事人苏珊娜和斯特芬,分别以277亿美元和216亿美元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折合人民币超过3100亿元,而这仅仅只是匡特家族明面上的财产。
二战后,匡特家族就彻底转入幕后,除了收购宝马的那一次出手,外界基本难以得知匡特家族成员的相关活动,更无法清楚他们的全部身家,弃子无能,也搜不到他们家到底有多少钱的资料。
但不可否认的是,匡特家族在德国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一、二战时都无法比拟的,可是在纳粹刚掌权时,金特就已经被被捕入狱,他又是如何逃出生天,并延续匡特家族的传奇呢?
实际上,数十年来,一直有人在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匡特家族从不回复相关问题,对纳粹时期的家族历史更是讳莫如深,亲历过那段时期的匡特家族成员,都不约而同选择在回忆录中刻意模糊掉那段历史。
他们以沉默应对外界的质疑,并全面收敛锋芒,将自己深深隐藏在幕后,一切商业活动都不以家族的名义出面,试图逃离公众的视野,他们将这美其名曰商人必须要有的低调,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2007年,一部突破层层阻拦才得以上映的纪录片,才让世人知道了匡特家族沉默背后的血腥与黑暗。
金特为何能在纳粹手中逃出生天,原因很简单,他投靠了纳粹,不仅他个人加入了纳粹党,连同整个匡特家族都成为了法西斯事业的重要支柱。
从金特在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就不难看出,这个商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向来不择手段,而在成功夺取了德国蓄电池公司和德意志武器和弹药厂两家大型军工企业的控制权后,金特更是比任何一个人都渴望战争。
他不满魏玛共和国的安于现状,暗中尝试寻找一个新的政权取而代之,纳粹党也在这时成为了他的首选。1933年初,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向来具备敏锐眼光的金特意识到了这个极具煽动力的男人必定在不远的将来主导德国。
他迫切想要与希特勒搭上线,然而,他终究只是一个商人,无法接触到权力中枢。就在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前妻玛格达。
这个小自己20岁的女孩已另嫁他人,对象正是希特勒的得力干将,纳粹二号人物戈培尔。
为了换取希特勒的器重,金特开始无下限的讨好戈培尔,纳粹缺活动经费了,金特立马打钱,数十万马克瞬间到账;戈培尔喜欢玛格达之前与金特生的小儿子,金特立马表示不会与其争夺抚养权;戈培尔缺少游玩场所,金特便将自家庄园供他和玛格达玩乐。
金特的跪舔行为,让戈培尔十分瞧不起,多次在日记中嘲讽金特相当谄媚。老奸巨猾的金特自然知道这个大人物的内心想法,但他还是乐此不疲,因为从戈培尔那里,他可以获得他想要的一切,这比买卖投入多大都稳赢。
被抓入狱仅仅几天,他便以缴纳400万马克保证金的微小代价,保释出狱,并且成功加入了纳粹党,得到了希特勒的亲自接见。
通过戈培尔,金特成为了纳粹“自己人”,匡特旗下的两家大型军工企业也被纳入了希特勒重振军备计划的主要供应商,在二战期间,为德军生产了大量军火。金特也因此被纳粹授予“军工领军人”称号。
不仅如此,金特还趁火打劫,加入到了驱逐杀害犹太人的行动中,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威逼利诱,强行收购了一大批犹太人拥有的优质企业,并随着德国侵略的步伐,将家族的触手伸向了欧洲各国。
在战争后期,金特还通过使用强制劳工来维持企业生产。这些劳动大部分是战俘和犹太平民,他们往往被投放到最危险的岗位中,每天工作12小时,并且没有食物保障。
最可怜的那些是被投放到蓄电池工厂的劳工,他们被强制安排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从事铅电池的生产。由于长期吸入有毒蒸汽,很多人为此铅中毒,最终痛苦死去。
在这种环境下,几乎每个月都有五分之一的劳工,因为永久性丧失劳动力而被残忍“淘汰”,而匡特家族旗下企业使用的强制劳工总数高达5万余人,
为了获取商业利益,金特突破了人类良知底线,不单单是他一人,就连他的两个儿子也成为了纳粹党的一员,并加入德军对欧洲各国实施了侵略。
但是讽刺的是,就是这么一个罪证确凿的纳粹分子,最终却逃脱了审判。
这位老奸巨猾的投机客,将自己在战争期间的所作所为归咎于纳粹的胁迫,声称是戈培尔为了争夺儿子的抚养权,而逼迫他加入纳粹党,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而后期的吞并犹太企业的行动,则是单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的行为。
金特的狡辩十分牵强,可是战后德国经济陷入极度混乱,重建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性超过了对这些商人的追责,金特自然获得了“从轻发落”的机会,最终被定性为一名“随大流”的“爱国”商人,匡特家族的绝大部分财富也得以保留。
而后数十年,匡特家族想尽一切办法去掩盖这段历史,他们拒不承认劳工们的指控,坚决不回应他们的索赔要求,甚至还雇佣了一大批历史学家,对匡特家族历史和相关回忆录进行重新处理,把匡特塑造成了纳粹时期的受害者,将一切罪责推卸到那个十恶不赦、早已死去的戈培尔身上。
今日,匡特家族已经传承到了第四代,家族成员分散在世界各地,他们控制了宝马、阿尔塔纳等多家跨国公司,明面上的财富已经位居欧洲前列,可是这么一个大家族,在面对金特参与到纳粹的恐怖统治的强有力证据时,依然拒绝为此负责。
他们坚称家族的财富基本上都是在战后积攒下来的,是靠着宝马公司的崛起才到达今天这般高度。可是,如果不是金特加入纳粹,强迫犹太人贱卖资产,匡特家族上哪积攒那么多财富,又拿什么拯救宝马?
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先辈掠夺来的财富,却辩称罪责不该累及子孙。
宝马的车轮滚滚向前,匡特家族隐于幕后,至于受害劳工及其后代们,无权无势的他们只能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里,无助地呐喊着,直至生命的凋零。
好了,本期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本期是《家族》系列的第一篇,大家还想还哪些家族的故事呢?评论区里告诉弃子吧,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