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中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哪些人

前言

基础科学研究着眼于未来,

立足当下。

于是我们开创了三个方向的未来科学奖,

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

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总第191期原创,大约阅读5分钟

-1-

事件回放

8月21日上午,2022中国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分别摘得三项大奖。这就是我国自2016年以来颁发的“中国诺贝尔”大奖,暨未来科学大奖。

《中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中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哪些人》

◎杨学明获物质科学奖

将未来科学大奖颁发给杨学明,是为了奖励他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

杨学明博士,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任(兼),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杨教授1962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德清,1982年从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198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

他是国际顶尖的物理化学专家,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一次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长江学者成就奖、陈嘉庚科学奖、布罗依达奖、洪堡研究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李文辉获生命科学奖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文辉博士摘得三项大奖之一的“生命科学奖”。因为他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

乙型肝炎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目前全球仍有超过两亿五千万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感染者会有高风险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李文辉带领其实验室于 2012 年发现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

这一发现是乙肝病毒研究领域 30 年来里程碑式的突破,揭示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

莫毅明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香港大学莫毅明摘得三项大奖之一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此次大奖之所以颁发给他,是为了表彰他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的证明。

莫毅明,1956年出生于中国香港,198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Edmund and Peggy Tse讲席教授。

-2-

独家观点

科学技术的进步,才是助推我们民族复兴的最大动力。对于这些科学家,以及科学大奖,我报以百倍的热情。

这比娱乐,比足球那些明星要好太多!这篇报道我也是在万花丛中,用放大镜找出来的。可见在大众的视野中,这根本不起眼。自1840年以来,我们给世界提供的技术发明太少了,要一扫前耻,必须重振科学雄风!

▼2.1 物质和精神双激励

人这种动物能主宰地球,确实是一个奇迹。毕竟从海洋到陆地,从树上到草原上,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偶发事件。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人有自我激励的机制,也有他人激励的机制。这也造就了我们人类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物质,这是我们进行科研组织的基础。

但是精神,才是我们思想的归宿。

所以对于这些大科学家,在物质支持的基础上,颁发未来科学大奖,而且是全国最高奖项,级别不可谓不高,意义不可谓不强!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下这些意义还是有限的,以后给人类创造的改变和财富可能是巨量的。所以我很期待,科技的产出能跟后续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保持关联。可以让我们的科技作为跟资本一样的方式,享受后续的红利,甚至子孙也可以。这样的分配制度,才会改变 穷研究和研究穷的局面。

2.2 科学要转变为技术

我们时常把科学和技术当做一个辞藻,其实不然。

科学,将信息聚焦,通过实验、观察,对假设进行归纳,并将信息和想法进行分类的过程。它是理论!

技术,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改造自我的过程中所用到的一切手段、方法的总和。它是实践!

中国人往往对技术更加独爱,因为我们潜意识认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仿佛科学是空洞派,经不起推敲。

其实则不然,要是没有科学作为底层的铺垫,我们得去哪里找到技术呢?没有在化学层面的突破,我们发明的火药永远只能放烟花,后来的导弹原子弹都是空谈。

所以我们首先做好基础的科学研究,将“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好,然后再去追寻“如何做”。这不仅是哲科思维的思路,也是我们对待事业和人生之路。

2.3 不以经济效益论英雄

什么是激励?

激励是让人更加乐于奋斗,勇于奋斗的方法。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激励是一种手段,远远不是目的。激励的结果好坏才是评价的标准。那么我们对待企业家的衡量标准就是“亩产论英雄”,到底带动就业多少,缴纳税收多少。对待科学家,就要换一个角度,比如社会层面来衡量,这个新技术改变了什么,影响了什么,带来了什么?

李文辉教授的研究成果,将肝炎的治疗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或许他的研究方向会给后续的制药带来很多的参考价值。根据他的分子机理,有针对性地研发药物,这就是社会价值。当然与此同时不免带来经济效益。不过我们的重点不是在此,它仅仅是副产品。

科学大奖不以经济效益论英雄,而是由科学委员会确定5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竖向比较。可见它评估的重点在结果的影响力,给社会带来什么!

-3-

写在最后

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太少!尤其是科学技术领域。

我们的邻国日本曾经在2001年提出诺贝尔奖计划:“日本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在我们觉得日本是“吹牛”时,没曾想日本20年前的狂言正在实现!因为它每年拿一个啊!

自1901年迄2021年的诺贝尔奖颁发历史中,日本是欧美之外获奖最多的国家,达28人,共包括物理学奖12人、化学奖8人、生理学或医学奖5人、文学奖2人、和平奖1人。

我们呢?2个!

百尺竿头,莫等闲!

点赞